海报新闻记者 黄晓荣 济南报道胜亿优配
山东省气象台7月31日11时继续发布台风蓝色和暴雨蓝色预警:31日10时,台风“竹节草”中心位于江苏省金坛市,中心最大风力8级,中心最低气压988百帕。预计“竹节草”将以每小时10公里左右的速度向西偏北方向移动,强度缓慢减弱。受其影响,我省将出现明显风雨天气,部分地区伴有短时强降水、雷电和8~10级雷雨阵风,最大1小时降水量30~60毫米,全省累积平均降水量15~35毫米。预计7月31日至8月1日,枣庄、临沂、日照、潍坊、青岛、烟台和威海有大雨局部暴雨或大暴雨,淄博、济南、泰安和济宁有小到中雨局部大雨或暴雨,其他地区局部有雷雨或阵雨。
当前正值“七下八上”防汛关键期胜亿优配,极端天气多发频发,省防减救灾委有关专项机制、各级各有关部门要树牢底线思维、极限思维,充分认识做好防汛防台风工作的极端重要性,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立足“防大汛、抗大洪、抢大险、救大灾”,坚决摒弃经验主义,坚持“严阵以待、严密防范”八字方针,锚定“不死人、少损失”目标,采取更加有力有效的措施,全链条做好防汛防台风各项工作,全力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强化监测预报预警。严格落实省防灾减灾救灾委员会印发的《关于进一步规范自然灾害预警信息发布和响应机制工作的意见》。气象等部门要进一步加强城市、乡村、江河流域、水库库区等重点区域灾害性天气监测预报,努力提高短临预报预警精准度、延长预见期。要坚持海上、陆上同部署,防风、防雨两手抓,确保监测全覆盖、预警无死角。要加强临灾预警提醒,在人口密集区及上游山丘区等地带加强气象、水文、地质联合监测。各级防指办要发挥牵头抓总作用,常态化开展联合会商,加强对重点地区、重点行业的个性化、精细化、靶向化提醒提示。要及时向社会滚动发布风情、雨情、水情、潮情及台风避险减灾等预警信息。要严格落实预警“叫应”机制,督促落实直达基层责任人的临灾预警“叫应”和跟踪反馈机制,形成工作闭环。要严格执行转移避险“四个一律”要求,坚决果断转移安置受威胁群众,高度重视养老院、中小学校、医院等人员密集场所,“一点一策”落实防汛应急预案并细化“叫应”转移责任,针对孤寡老人、留守儿童、残疾人等特殊群体落实“一对一”转移避险措施,做到应转尽转、应转早转。
深化隐患排查整治。坚持预防为主、关口前移,城市重点排查低洼易涝处、地铁隧道、地下空间、桥梁涵洞等重点部位,预置大功率抽水泵等强排设备,必要时拉起警戒线或设立警告牌;检查城市行道树、建筑工地塔吊脚手架、高空构筑物、户外广告牌等,防止因大风导致坠落伤人;对城市供水、供电、供气等基础设施,要加大巡查维护力度,及时发现并排除故障隐患。乡村重点排查老旧房屋、危桥险路、农田排涝设施等;对危桥险路要设置警示标识,并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对于各类工程设施,特别是小型水库、河道险工险段、中小河流等防洪薄弱段胜亿优配,要安排充实巡查力量,提前就近预置物资装备;各行业主管部门要按照“三管三必须”原则,把本行业领域在建施工工程的防汛工作纳入安全监管范围,全面落实好安全防范措施。严格落实海上渔船按时回港避风、休闲渔船全部停止营业的要求,分区逐片对港口、码头、航线和沿海施工作业船只及海上养殖渔排进行拉网式排查,及时转移危险区域人员,做到不漏一船、不留一人。
突出重点领域防范。煤矿和非煤矿山领域,要严格执行紧急情况停产撤人制度,指导企业落实汛期现场安全防范措施,建立完善灾害情况发生重点变化及时报告和出现事故征兆等紧急情况及时撤人制度。危化品领域,要督促化工园区和涉及忌水化学品的企业,严格落实夏季防汛安全风险防范措施,切实加强防汛防台风、防雷电、防超温超压、防暑降温和灾害过后安全管理,认真分析研判各种安全风险。工贸领域,要指导企业切实落实各项汛期安全防范措施,对涉高温熔融金属企业,全面检查厂房屋顶、排水设施、防雷设施、电力设施等,确保厂房结构安全、排水顺畅、设施有效;对地处河道周边、地势低洼等易受暴雨洪水影响和设有简易厂房工棚、临时构筑物的企业,要严防临山、临边等重点地段发生内涝、老旧厂房垮塌、墙体倒塌、危险物料被淹流失、发生次生灾害等情况。加强避风船只监管,全面检查海上施工作业平台,做好台风影响区特别是沿海旅游景区的安全管控和人员疏散工作,严禁游客冒险涉水游览,确保游客生命安全。道路交通、文化旅游、建筑施工、养老、教育、油气管道、特种设备等其他行业领域,也都要完善和落实针对性措施,有效防范各类事故发生。
周密做好抢险救援准备。要根据灾害风险形势和抢险救援需求,特别是针对山洪、地质灾害风险区和涉水涉河重要基础设施、超汛限水库、超警堤段等,立足出现极端情况统筹配置力量,按照“就近调配、快速补充”原则,在重点部位和薄弱环节,提前备足应急队伍、装备、物资,确保发生突发紧急情况后第一时间响应、第一时间处置。做好应急通信保障,提升“三断”条件下抢险救援能力。坚持“宁可备而不用、不可用时无备”,全面清查现有应急物资储备情况,根据实际需求,动态优化救援物资调拨机制,确保关键时刻调得出、用得上。根据预报预警和应急响应情况,必要时果断采取封山封路、关停旅游景区乃至停工、停学、停业、停运、暂停户外活动等刚性措施,最大限度降低人员伤亡风险。落实抢险队伍,随时做好待命准备,关键时刻要发挥好国家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解放军和武警部队作用。
纯旭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